台州安迪心理咨询中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新浪微博账号登陆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原)如何理解幼童被抛弃的恐惧心理吗?

2019-3-2 16:15|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828| 评论: 0|原作者: 郑丽君|来自: 安迪网站

摘要: 最近,常常听朋友说自己的女儿与外甥之间的冲突情节,而我只是仅仅听着一些片段,也不大可能会见到她女儿一家人。因为,她的女儿根本不会听其母亲任何的建议。 朋友的女儿,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在大外甥四岁时,小的 ...

 最近,常常听朋友说自己的女儿与外甥之间的冲突情节,而我只是仅仅听着一些片段,也不大可能会见到她女儿一家人。因为,她的女儿根本不会听其母亲任何的建议。

    朋友的女儿,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在大外甥四岁时,小的外甥女出生了。这个准备不足的年轻母亲,对大儿子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感觉儿子不象哥哥的样子,老是给自己替乱,由此批判打骂成为母子之间互动的脚本。

    沿袭她提供的一点线索,站在家庭治疗师的角度思考问题,我感觉到朋友家三代人的纠葛,应承了鲍温的代际传递模型,上一代人没有解决的问题,落在了下一代人的身上,即母亲与女儿之间的冲突,在女儿与外甥的关系上重演。我多次想,她们三代人需要通过心灵沟通,达到一定程度的和解。而在目前情况下,只是我的一厢情愿吧!

    于是,我在想,给这一家子怎么样的帮助呢?既能够体现老朋友的情谊,又可以在心理专业的角度提供她们母女有深度的思考。

    我搜到了三部有关描述儿童心理的电影:比如《小孤星》、《小淘气尼古拉》和《危险小天使》,它们是法国小鬼当家系列儿童剧,让朋友一家三代从故事情节中,去感受、体会和了解孩子幼小心灵的情绪变化规律,来反馈修正自己的养育方法。

   《小孤星》是一部由雅克.杜瓦隆执导的剧情类电影,主要讲述4岁的波纳特,从父亲口中得知自己的母亲发生车祸后不治身亡了,小波纳特难过得哭了起来,她怎么也无法相信,妈妈就永远地离开自己了。事实,死亡对于一个四岁的孩子来说,是非常难理解的概念,小波纳特既伤心又疑惑,她不相信妈妈就离开人世了。她常常一个人想念着妈妈,一边与妈妈说话,盼望她早点回家。家庭突然的变故,一切都变得混乱不堪,由于父亲工作的关系,波纳特不得不被送到阿姨家生活。

 就这样,小女孩波纳特在同一个时空里,突然要失去两个致亲的陪伴,这是对一个如此幼小的孩子来说,是很严峻的考验。她不肯承认自己的母亲已经离开了,她深信上帝会把母亲重新带到她身边,她常常自己一个躲着大伙,翘首期盼母亲的出现。就算父亲、阿姨、表弟表妹如何劝慰她,她还是坚持着自己的信念。


    后来,她与表弟妹们上寄宿学校,同学们发现她思念母亲的痛苦,告诉波纳特上帝是可以帮助她的。此后小波纳特就常常到上帝面前祈祷,并且愿意做上帝的女儿,只要上帝把母亲还给她。

    小波纳特总是无法开心起来,她日夜想念自己的母亲。小小的她独自来到了母亲的墓前,没想到母亲竟然重新出现在她的面前,母亲温柔的教她要面对自己的生活。纵使她不舍得母亲离去,当父亲来接她的时候,她对父亲说,妈妈要我学会快乐,她欣然接受了。

    电影里的故事,是想告诉家长,孩子在年幼的时候,经历不幸或丧失之时,常常采取拒绝接受的态度,来掩护自己内心巨大的伤痛。她们对突如其来失去母亲的情感依附,也是无法用大人的理性去处理的,有时善意的谎言,可以让孩子在彼时的心理年龄获得认可。小波纳特在经历了无数次执着的努力等待之后,还是没有看到妈妈的归来,让观众无不感动得流泪。电影在末尾,当她挖开妈妈的墓地之时,剧情设置了“真妈妈”回来的情境,并且由妈妈亲口告诉小波纳特,要学会快乐地生活,她才回到现实,逐渐放弃等待母亲的执念。


    从深层意义来讲,这是一部探讨儿童与死亡心理的法国电影。故事娓娓道来,在儿童的眼中,死亡是什么?如成人敷衍的谎言,还是天堂?是地狱?抑或是个不存在的世界?

    再来看电影《小淘气尼古拉》,电影讲述小尼古拉深受父母宠爱,在学校也有一帮好朋友,这其中包括想当大官的亚斯特;以后会继承父业的杰夫;梦想成为自行车冠军在班上却总是被罚站的克劳岱;长大要当黑道的奥德;希望跟老爸一样成为警察的鲁夫;以及全班第一名永远不会被罚站,也是老师的最爱学生同时是其他同学眼中讨厌的大蟑螂的阿南。

    有一天,尼古拉听一个同学说,自己的父母最近突然很亲密,他看到爸爸给妈妈夹菜,与妈妈谈心,很体贴她的行为,让他很奇怪。但不久就听到妈妈怀孕了,那位同学非常紧张,他想妈妈真生了第二个宝宝,自己如果不听话,就要被送给他人。尼古拉对他的说法深信不疑。他也对父母的行为关注起来,一次,他发现父母不象过去一样争吵了,并且还可以有商有量地谈话,他感觉不对劲,当妈妈建议爸爸请老板及夫人来家里吃饭,以便获得老板青睐期待能够涨工资;但小尼古拉猜测的结果是,以为父母要生个小弟弟企图不要他了。沮丧的尼古拉请求朋友们的帮助,大家七嘴八舌给他出了一堆建议,包括送花、大扫除,甚至找罪犯领养弟弟等荒谬办法。与此同时,教育部长也要来学校参观,班级又换了严厉的代课老师。 一切的境遇似乎都对他很不利。由此他处在惶惶不可终日之中。


    《小淘气尼古拉》这部电影,故事内容不仅仅写了好多成人.还写成人之间的"暗斗"(小尼古拉父母);成人之间的不协调(爸爸和兰诺先生);成人与孩子之间的不协调(迷你高尔夫);成人对孩子的无奈(做体操),等等。然而无论是写什么,它都充满了趣味.都是在文学的天地里进行夸张而不是在现实的天地里照抄生活。


     我没有细究创作《小淘气尼古拉》时法国所处的背景.但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法国已经非常注重儿童心理世界,并且比较承认儿童心理的独立性和独特性,尤其是对儿童好奇心和创造力的认同。作者基于这么一个大前提.笔墨处处充满着对孩子的喜欢和欣赏。尽管作品是以第一人称的手法""进行创作.但这个""叙述起来是那么"任性".那么单纯可爱.那么无忧无虑。因为是这么一个"".所以他看出去的成人世界也那么单纯可爱,即使爸爸休息不成发牢骚、即使妈妈和爸爸为了度假地点争吵不休、即使"猞猁眼"队队长因为受不了孩子的折腾而想辞职等。这些在成人本身伤透脑筋的事情,却在""的描述中充满了趣味,让孩子或者成人看了都会发自心底地想笑,并笑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讲。《小淘气尼古拉的故事》没有单纯只写儿童世界.也没有单纯只写成人世界.而是将两个世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在我看来,故事里最沉重的笔墨,写了小尼古拉,在听到一个同学说了自己的父母在生第二胎孩子前后的异常亲密的情景之后,他对父母的情感细节敏感起来。因为,他与同学一样,很害怕被父母抛弃。有一天,当尼古拉的爸爸和妈妈不象往常一样吵吵闹闹,而是亲密无间起来,他就断定,父母有了第二胎,正准备抛弃自己。于是,他与死党们商量,如何保证自己不要经历被弃遭遇的发生,他们策划了周末在家打扫卫生的情节,企图赢来爸爸妈妈的惊喜和赞扬,结果搞得啼笑皆非。

    这部电影让面临放开二胎政策的8090后父母值得观赏,因为,这个族群的家长,自己生长在独生子女的政策制度下,没有兄弟姐妹的合作、冲突与妥协的生活体验,突然,在自己的婚姻里,要制造多个宝宝的使命,他们能否巧妙应对几个孩子陆续来临的心理变化?他们如何理解长子女在面对二胎出生时被夺爱的恐惧或被弃的心态?


    而电影《小淘气尼古拉》就象一部教科书,它让你从中获取必要的心理储备,纵然,如果面对孩子一些异常心理与行为,很难解读甚至错误对待,可能会铸成不可挽回的大错。

    再来说说电影《危险小天使》,却是讲述多子女家庭孩子之间的夺爱大战。故事的小主人马克,在母亲的突然去世后,让他成为了无人照顾的可怜孩子。一直忙于工作的父亲将马克寄养在了华勒斯叔叔家。如此这般,他无奈接受着命运的安排。起初,华勒斯叔叔的儿子亨利成为了马克最好的朋友。表面上亨利是一个很可爱的孩子,可是马克逐渐发现亨利不是一个普通的孩子。一件一件意外事故不停的发生,首先是亨利带马克到工具间唆使他抽烟;后来用自己制造的土枪射杀狗狗;而且马克发现,亨利做完这些令人惊秫的事情之后,还异常的冷静。马克觉得亨利是个恶魔,他把自己的想法去告诉苏珊妈妈,却遭遇她的一记耳光。

    原来,亨利是众人眼中的乖孩子,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聪慧敏感的马克发现了亨利黑暗又邪恶的内心。让马克感到震惊的是,亨利竟然企图设计谋杀妹妹康妮和母亲苏珊。马克想要揭露亨利的真实面目,可没有人相信他的话,反而将他看成是坏小孩,焦急之中,马克决定亲自出马,破坏亨利的计划。即使这样,马克还是被苏珊夫妻认为他需要看心理医生。

    当马克问医生:为什么有些人会变得邪恶。医生回答:没有人是邪恶的,只是你不懂他们而已。

    亨利本是家中的独子,妈妈却是全职太太,在弟弟出生之前,他尽得父母的百般娇宠,他非常留恋那一段美好时光。

    然而,弟弟来到人间之后,父母将关注的重点转移到需要全盘照顾的小婴儿身上。此时的亨利还没有准备父母的爱要分给更加需要关注的弟弟,于是他感觉到孤独、被忽略而产生了仇恨,迫使他不计一切的想要夺回那份母爱。在一个大家都没有注意的时刻,亨利将弟弟推下水池淹死了他,而他在父母面前却表现得特别心痛,面对弟弟青紫的死体,他用手指抚摸弟弟的脸颊和嘴唇......

    后来当苏珊妈妈在工具间找到那只黄小鸭子玩具时,才想起马克对她的提示,妈妈要亨利说实话,弟弟的死是否与他有关?但亨利坚定地对母亲说是我,你又能怎么样?此刻的妈妈痛心疾首,跑到悬崖上仰天长叹.......而亨利不依不饶地对母亲说:它本来就是我的,他的玩具鸭子,他的童年,他的父母的关爱,他通通都要保留住,不与任何人分享....“

    当他杀死弟弟查理德之后,他对马克说当你发现你可以做任何事的时候,你就自由了,你可以飞翔。

    亨利所谓的自由,就是可以任意作事,甚至把母亲推下悬崖。

    一个十来岁的儿童,内心为何积聚如此大的仇恨?并且是父母认为乖孩子的亨利,这种逆天的转变,就因为弟弟妹妹的出现吗?这是不是给我们呈现了一个原先根本不敢想象的亲子之间相亲想杀的异端世界?

    在我们的家庭治疗案例中,我们也不乏听到,长子(女)欺负小弟妹的剧情。在多子女家庭里,成为司空见惯的悲剧情节。这就是小小孩子恐惧父母有了弟妹后被弃的的心理反击,尽管不合常理,但的确是不可忽视的现实。

    电影是现实的反应,现实是电影的原型,这是不可否认的循环。朋友的女儿对儿子在妹妹出生后的反常行为很不理解,简单地认为他不乖了,与父母作对和捣乱,由此进行惩罚,只会让仅有四岁的孩子更加恐惧被抛弃。


    由此,我希望那些在亲子教育中碰到困惑的家长,一方面要多了解人生发展心理知识,也可以经常观看一些比较优秀的心理类型的电影,从中获得养料来丰富自己的育儿经验,为培养健康的下一代尽心尽责,而达到无怨无悔的境界。

 但愿,我的朋友一家人,通过观影有所启发,重新认识两个序位不同且心理状态也不同的儿女,以更恰当的方法应对成长中发生的各种问题,让孩子幼小的心灵免受被抛弃的伤害。



   安迪心理咨询中心   郑丽君  脱稿于 2019.3.2  1242pm

 

 


 

如果你需要更具针对性的心理咨询服务请通过以下方式联系安迪心理。

中心郑老师微信号:278830150(也是QQ号)

中心地址:浙江临海柏叶西路883301

预约电话:0576-85113381 13085593590

微  信:adxlzx

公共账号:tzadxlzx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安迪心理

QQ|Archiver|手机版|台州安迪心理咨询中心 ( 浙ICP备案号:07000406 )Discuz超级管家  

浙公网安备 33108202000124号

GMT+8, 2024-4-25 03:33 , Processed in 0.19845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