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安迪心理咨询中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新浪微博账号登陆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原)一个人的家庭治疗-她在寒风中,目送父母远去的背影 ...

2017-12-5 16:2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025| 评论: 0|原作者: 郑丽君|来自: 安迪网站

摘要: 在一类个案中,当童年遭遇留守寄养、被弃、暴力虐待、性侵等伤害的个体,如果他们的恐惧与愤怒没有及时宣泄与疏解,就有可能被压抑到潜意识,发展出令人费解的心理行为,比如躁狂抑郁、焦虑强迫、奇异爱恋、甚至各种 ...
     在一类个案中,当童年遭遇留守寄养、被弃、暴力虐待、性侵等伤害的个体,如果他们的恐惧与愤怒没有及时宣泄与疏解,就有可能被压抑到潜意识,发展出令人费解的心理行为,比如躁狂抑郁、焦虑强迫、奇异爱恋、甚至各种上瘾症,

      阿蔓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她说自己患有严重的焦虑症,对未来莫名的担忧,明明结婚之后,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却担心今后的生活无依无靠;明明家里有弟弟弟嫂,却担心父母生病了无人照顾;孩子读书很好,每个阶段都在前十名,却担心他会考不上重点学校。她问:“我是不是无可救药?”

     我很难直接回复她的问题,她与那些缺乏安全感的案例一样,身处那里都没着没落,你跟她说担心过度,肯定没有意义,一般,她们都有早期与父母不安全的分离体验,幼小时,离开父母寄养着长大,才会导致无可救药的焦虑与恐惧.....

     她在我的咨询室,每讲一段焦虑体验,都会换一种坐姿,她讲孩子很悲观,看不见好的一面,她却不清楚是自己的经验在影响着儿子看待世界的观点。我说,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可能正在映照你的心情,她豁然领悟,说那是那是,他好像在重复我的看法......

     当我问到,你小的时候,看到小朋友上学放学有父母接送的情境时,会怎么想?
      她说:“我不会怎么想呀,我一个人来来去去多自由啊...”她将所有的念想进行隔离,避免受忧虑的侵扰。

     “当真这样吗?”

     “真的这样想,我感觉很独立,而且学习还很好。”

     阿蔓这样说的时候,又换了一个姿势。
     “或许,你也想过,只是,怎么想都不会有啥改变,就不再去想了。”

     阿蔓沉默了片刻:“我是怎么想也不会让父母留下来的,他们那时挣钱比照顾我更重要,我阿姨常常对我说,其实你们爸妈也很辛苦的,你要体谅他们。我当时听了这些话也觉得应该体谅他们的。“

     这是一个儿童对父母理智化的看法,去克服思念亲情和渴望父母关怀需求的最好方法。

     可是,尽管儿童的理智化,还是无法解决她的不着边际的焦虑感。

     我给她一个建议:”如果让你闭上眼睛,你会浮现出那一个情境?“

     她坐正了位置,迷上眼睛,足足有好几分钟,没有说话,但她的眼角流出了眼泪.....
     我乘机提醒她说出当时的情景。
     她缓缓说出:“那是我八岁时的正月初八,阴天,早晨,吃过早饭,爸妈提起行囊,又准备出门.......我其实在头一天晚上就开始紧张,怕他们又要离开我,一夜都没有睡着,妈妈叫我吃早饭,我也没吃多少,等到他们提起行李走出家门的时候,我就跟在他们的后面,一直走到村口,爸妈转身叫我回去,我不肯,希望他们带上我,而妈妈说,带着你就上不了学。然后,他们走几步回头看看,走几步回头看看,而我一直在流眼泪,直到看不见他们的背影,我一个人大哭着跑回家,扒在床上哭到睡了为止........”

     阿蔓一边说,一边抽泣,我用心地听着,等着她安顿好情绪,然后说:“那时候你一定很绝望,担心他们在外不会回来了,你把这种担心当成了习惯性的牵挂....”

     她一抽纸巾,一边说“是吧!真是这样吧!如果我不担心点啥,好像心里空落落似的.......”

     童年的认知有点自我中心,阿蔓感觉当时父母为了“我”的美好生活而奔波,所以不能够给父母添麻烦,压抑了与父母分离不得不去寄养的姨妈家,成为留守儿童的不安全情绪体验,而这种情绪却伪装成莫名的焦虑,随影随行地陪伴她,影响到了现在的家庭情感生活。

      但阿蔓还是比较明智的女性,很早加我QQ,常常阅读我的心理类文章,从中尝试自我调整,在必要时约见面谈,继续创伤疗愈。

      而阿颖是另一个版本,她在家庭暴力中成长,一贯以来努力超越对施暴父亲宽容的姿态,在个人发展上,貌似脱离了创伤综合征的影响,她在学业上一路顺风,直到谋到好的职业,恋爱结婚生孩子,亲朋好友们都在用敬仰的眼光看着她。

      可是,她的情感生活比较麻烦,初恋嫁给外地青年,丈夫踏实能干,很会赚钱,结婚时就有属于自己的新房,婚后在不同的城市里添置学区房。按理说,她会感到很幸福,尤其是整个成长期经历了家庭暴力的动荡与伤痛,这个务实的丈夫,会不会给了阿颖很大的安全感呢?

      事实可真不是这样的,阿颖嫌丈夫不够浪漫,与婆婆也合不来,在孩子出生之后,为一些抚养问题,常常与婆婆吵吵闹闹。本来丈夫大部分时间出差在外,回家来,做太太的是否努力营造天伦之乐的氛围呢?还是出于某种不确定的原因,阿颖与婆婆冲突的郁怒,却渴望获得丈夫的安慰,这样的要求往往使她的先生左右畏难,加上丈夫表达情感比较木讷,笨嘴笨舌地说不出体贴的话语。阿颖在失望之余,动起了在婚外恋中获取慰藉的念头,她在婚后七年之痒,前后与几个比自己年龄少很多的男士发展婚外恋情。她感觉与小弟弟们谈恋爱,很有主动权,因为他们是初入职场,无论在工作经验或经济能力方面,都会仰慕自己。所以,那种帮助他人的成就感,抑或太早发展出来的母性,大大满足了她的内心需求。可是,尽管她很投入感情,那些小弟也会背判她。而阿颖也常常被这样的感情挫折,搞得抑郁崩溃。

      阿颖在第N次挫折之后,急急预约咨询,她咨询的动机,要求我帮助她分析,小男友们为啥这样薄情寡义?

      而我更关注的问题是,阿颖为何屡次要与小她十几岁的男士发展恋情?她那种高高在上的助人情结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心理咨询与治疗最突出的功能,就是要站在来访者之外的角度,引导当事人深入思考早被忽略的核心症结与冲突。阿颖的症结或许是面临父亲屡次施暴时的心理感受。

       于是,我问:“你是如何看待你的父亲屡屡对家人施暴这件事的?”
       她马上回应:“我理解他呀,他虽然是情绪失控,但对他自己来说也是很痛苦的。”
       “这是你几岁时起的想法?”“还是被爸爸恐吓成为这样的?”
       “我亲眼看到爸爸打妈妈不计其数,我妈妈从没有说要离开她。我记忆中最深刻的,大概在六岁那一年,他把我打得很惨,但我真的都没有恨过他。“

        在妈妈的行为中,她习得了隐忍。

       我很佩服她的勇敢与宽容,同时问:”这种宽容是以谁为榜样?“

       阿颖:”不是读书的时候,都这样教育的吗?不要象坏人一样作坏事,人人都贡献爱心,社会就和谐一点。“她的话好像感人肺腑的演讲词,洗刷着创伤留下的阴霾。

      ” 这也是你妈妈常常这样说的吧!“
      ”是的,我妈妈是老师,她这样教育学生也教育我。而且,我的爷爷奶奶姑姑叔叔,他们现在都很佩服我的。“

       这个女孩,在动荡不安家庭战争环境中,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挽回由父亲形象造成的损失。

      “那你面临被暴打,心里害怕吗?”
      “没有,只是想逃开这个家。”

      阿颖不敢正视自己的恐惧,却非常理性地说要逃离家庭。这种道德的超越,使她不习惯体认自己内心的恐惧与愤怒。我再一次问她,面对父亲一次次施暴,你有气他吗?她没有回复这个问题,却说了另一次被暴力虐待。

      那是十几岁的冬天,外面下着大雪,她记不得自己如何诺到父亲了,他与往常打妈妈一样,一不高兴,就对临近身边阿颖暴打过去,但是,这一次阿颖拔腿就跑,以致没来得及穿上鞋,就跑出家门外,站在厚厚的雪地里,任凭父亲怎么打都不叫不哭,而妈妈也没有出来劝架.....

      我很好奇地问:“既然都有过逃跑,为何这一次没有跑远?”

      阿颖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没有跑开,但是,我记得当时捏着拳头心里有个声音,一定要离开家,要离开家.....”

      “你上大学之后,算是离开家了,那个时候,节假日会回家看看他们吗?”
      “我说实话很不情愿回家的,但妈妈常常会提前打电话要我回家,我想妈妈很需要与我说说话,也会回来的。我记得,是从我离开家上学之后,他们不怎么打架了,现在,我对父亲虽然没有多少话说,但还是比较同情他的,他是高中生,在那个时期,高中生算是有文化的人,但是他一直不得志,所以常常心理不平衡....”

      阿颖的原生家庭,爸爸没有固定工作,妈妈是老师,有稳定的收入,她与弟弟都由妈妈的收入养大,而脾气粗暴的父亲,干过很多的行业,都没有赚钱,这样的男人在家很压抑,所以,常常用肌肉宣扬武力来示威。

      阿颖从小就用很高的道德感约束自己不恨不怒,并且,还患上了斯德哥而摩综合征,同情施暴的父亲,以掩饰内心的恐惧。由于负性情绪淤积,以致她正面的情感很难得到张扬,在婚姻中,面对憨厚的丈夫,却不敢袒露心扉,建立稳定的亲密依附关系,使她常常以逃避或转移情感的方式,应对婚姻的冲突。她愿与年龄小得多的年轻人相恋,在某种程度上也在复制父母的婚姻模式,因为,他的爸爸在家庭中是个影子,没有经济能力,由于接受了父亲的功能与角色,她就很难去认同具备很强经济能力的丈夫,背叛他或许是一种隐蔽形式的抗议与逃离。

    ( 未完待续  )

安迪心理咨询中心   郑丽君  脱稿于 2017.12.5


安迪心理咨询中心,在郑丽君主任的倡导下,创建于1998年,是台州市第一家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先后为吉利汽车,中国联通,等台州本地的企业院校提供过心理咨询服务。创始人郑丽君女士,19年来致力于家庭治疗研究与实践,擅长处理婚姻危机、亲子冲突、以及儿童、少年心理情绪与行为问题的心理分析与纠正,如多动症、抽动症、厌学辍学、网络依赖、考试焦虑、自卑抑郁、厌食暴食、精神分裂症各类上瘾症(烟瘾、酒瘾、毒瘾)的家庭治疗。特别对女性不孕不育情绪机制的心理分析、产后忧郁症的预防与家庭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独特的临床经验。

如果你需要更具针对性的心理咨询服务请通过以下方式联系安迪心理。

中心郑老师微信号:278830150(也是QQ号)

中心地址:浙江临海柏叶西路60号3楼

办公室电话:0576-85113381 ,微信:adxlzx

手   机:13058893590  ;QQ:278830150

邮   箱:  lhadxl@126.com

更多信息百度“安迪心理”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安迪心理

QQ|Archiver|手机版|台州安迪心理咨询中心 ( 浙ICP备案号:07000406 )Discuz超级管家  

浙公网安备 33108202000124号

GMT+8, 2024-4-24 09:17 , Processed in 0.19756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