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安迪心理咨询中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新浪微博账号登陆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原)漫谈针对罪犯心理校正及家属心理辅导体会

2016-10-8 16:04|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725| 评论: 0|原作者: 郑丽君|来自: 安迪网站

摘要: 所谓罪犯的心理纠正以及家属心理辅导,指针对拘留、羁押、判刑人员的心理干预、心理纠正;和针对其家属的心理辅导。 十八年来,接受过许多犯罪者与子女的心理咨询个案,每一场会谈,都明确感受心灵冲击,无疑,大多 ...
      所谓罪犯的心理纠正以及家属心理辅导,指针对拘留、羁押、判刑人员的心理干预、心理纠正;和针对其家属的心理辅导。

    十八年来,接受过许多犯罪者与子女的心理咨询个案,每一场会谈,都明确感受心灵冲击,无疑,大多数是为他们孩子的生活困窘而揪心,但也有部分是对犯罪者的同情,因为,这一些犯罪者,根本就是成长在被忽略、被抛弃甚至被家暴侵害的环境中,由于过度防御,最终造成害人害己的惨剧。

    最早,接受一个因参与
校园暴力团伙的少年犯电话咨询,历时长达一年余。第一次电话访谈,他在保外就医时,网上查到我的咨询热线,他急于调整长期以来寡言易怒的性格,以及犯罪之后郁闷的牢狱生活。他的主动求助,激发了我通过远程咨询的热情,所以,我跟他说,意用电话交谈的方式作长程的跟踪咨询,只要他想诉说,我都可以安排与之交流。这个少年犯,病愈回到监狱,还把同室的狱友介绍来咨询。从此发现,他摆脱了孤单感,开始关怀周围的人,人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他与父母之间的交流开顺畅起来,从此不再羞羞答答缺乏自信。他如此的惊人的成长适度,使我更加坚定做临床心理实践者的决心,在见证他变化的过程,收获了一份初当心理咨询师的成就感。

     通过与这个少年犯的长期交谈,更多的感触是,改变了过去对少年犯特殊群体的偏见,看心理问题跳出个体的视角,逐渐理解他们为什么在团体生活中,无法抵御一个人的孤独,需要投靠团伙组织的保护,是为表示对首领的忠诚,盲目服从团伙头目的指挥,伤害无辜,导致犯罪入狱。与他们年幼时,与父母(常年在外做生意)长期分离的经历,或隔代抚养或学校托管,仅仅满足饮食起居的生理需求,他们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时,无法在第一时间获得父母双亲的情感支持与解决问题方法参考,导致内向胆怯、严重
缺乏安全感、情绪上敏感易怒、过度防御性格特征。在应激状态下,缺乏理性判断,容易冲动冒失,盲目从众,酿成不可预料的后果。寄于这样的思考,我曾经数次邀请他的父母进行交流,但都没有回应,我当时无法想象,为什么父母在孩子成长遭遇如此大挫折之时,表现得与己无关的心态。后来接触犯罪家庭多了,逐渐明白,父母本身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情感冷漠,碰到问题采取逃避、转移、抱怨、谴责、愤怒甚至暴力等消极的态度与方法应对,使孩子几乎得不正面的引导。

    第二个罪犯咨询案例,称他B吧!也是一个少年犯,应偷盗判刑入狱八年,见我时已经刑满释放,那时长到二十几岁。出狱后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无法适应,在家悠悠荡荡几个月,被姐姐带来做咨询。


     这是一个小个子男人,长得有点鬼鬼祟祟,眼睛躲躲闪闪,不敢正面对视。他的姐姐很会说话,历数了弟弟诸多不是后,讲到了父母如何在弟弟被判刑坐牢期间所受的精神刺激,除了满是抱怨外,我还真看不出,他们的家庭成员在对待这个弟弟有些许理解,尤其是姐姐,她上过大学,接受的教育是不是能够提供自己与父母不一样的思考,事实上,她似乎没有思考,一味地指责弟弟如何不孝,坐牢也改变不了他的本性等等,我认为,就当时的家庭环境,对如何引导这个刑满释放的青年走向自食其力的道路,异常艰难。 

    面对胆怯、自卑的B,我充满耐心,希望与他初次接触,能够使他放松下来,他开始说话声音很轻,几乎都要重复一遍我勉强才听得见。他说自己小的时候父母对他要求很严,比对姐姐严格很多,他听父母说得最多的:“不对你严格要求以后无法承担责任”,这一句话到很多家长都会说,而且可以是无可挑剔的。确实,我也听到很多领着男孩子来作心理咨询家长同样会说同样的话,这似乎在某个群体共同的认知。问题是,都严格到一点点差错就遭遇很严重的处罚,才会导致适得其反的效果。B后来对他人物品的贪婪,达到不拿到手焦躁不安的程度,已是严重的偷盗癖行为,父母早应当有所反思,糟糕的家庭,父母面临孩子的问题,往往持续的反复地采取同样的方法处理之,既无反思,也不会向外求助,一根筋走到底,才让儿子发展到犯罪的程度。

       
     我想了解他的父母在什么情况下采取什么样的处罚方法,提出这个问题,就被姐姐否决了,她说弟弟“在推责任,你这样说太不孝了,你根本不知道爸爸妈妈在你坐牢的八年 中,是怎么熬过来的吗?“听罢姐姐的批判,B的头又低下去了。接下来的沉默,使我对他们家庭亲子关系有了充分的想象,他的父母对一双儿女的态度是否截然不同,女儿可以宠溺,儿子确实严格要求。所以,只要他不听话,或者被认为不对,都要重罚。当我发现他的膝盖有一个铜板大小的疤痕时,问他是什么时候的伤,B说是小时候做错事罚跪破皮的,,,,,我是医生,知道只有损伤到真皮才留下伤疤,可见他跪了多久才伤害得那么深。我预计他收到的惩罚不仅仅是罚跪一种,当一个男孩,在父母高举重罚才能出孝子的观念下,他会吃很多不该吃的苦头,这个个子小小的青年,是不是因为太多的恐惧、焦虑,导致营养吸收障碍,因为他的姐姐很硕实,长得1.65左右,即便遗传基因差异,也不会相差太大。B在频繁的打骂、惩罚中,
丢失了营养,饱积怨恨,产生报复心理和破坏行为,将偷他人的东西,化解内心的不平,结果,那种快感只是停留一旬间,等待他的长期铁窗的冰冷与不自由。
      
   我多么希望与他们家庭一起,在一段时间内有个连续的心理纠正过程,却被姐姐当场否决了,她说:“这
本想不通,连你们也不能帮到弟弟,我父母不会同意的......”。就这样,这个刚刚燃起希望的小男人,在得不到家人的支持下,继续行走在黑暗的人生单行道上


      后来,总是听说那一条街道居民常常丢东西,不知道是否与他有关?
         
      最后来,B 自己来求助,说找到了工作,但很难面对他人的闲言碎语,甚至歧视性的眼神.....我充满人性的理解、接纳、鼓励、肯定,使他一方面坚持工作,一方面逐渐确认真实的情绪体验与内心感受,当灵魂不最躲闪,心就安定下来,走向自食其力才有了希望.......

   上面几个案例,属于亲子关系非常塑离导致个体成长障碍的案例,虽然前者有被诱骗的可能,厚着属于严重的心理变态希望,但是,当初的社会认知,要家庭认识心理问题转归的严重性,似乎我一厢情愿,但是当事人强烈的求助动机,给他们自己的改变争取时间,这是年轻人对需要的认同,也给我们心理健康工作者一个挑战,总之,无论是咨访两方,在发展的轴线上,都是正向的收获。同时,也在改变大众既定的认知,罪犯也是可重塑的。

    而下面几个案例,发生在我从业的后十年,人们对心理问题已经相当程度的认识,但是,

    我称她为
E,是一位初中女生,不愿意上学,说同学与老师都不在乎她,觉得自己向空气,所以要回家。
    
    E童年跟随做生意的父母在外地上学,因为父亲经济问题犯罪,被判刑入狱,妈妈带着她回到家乡上学,母女两个小心翼翼,时时提防着乡亲邻里指指点点,虽然,同学们不知道E的爸爸坐牢,但当同学们说起自己爸爸时,她就无法静心读书做作业。逐渐地她的学习成绩开始明显波动,妈妈看着女儿的学习状况,更是无法冷静,她时不时对女儿唠叨,如果你“不好好学习,以后就象你爸爸一样一事无成......”少女E心里怕怕的,她在学校更加紧张,家庭的突然变故,以及当前自己的种种不如意,一点点小事都会让自己惊恐不安......她在小学毕业升入初中第一学期,不得不停下来休学了。

   这是关于服刑子女以及家属心理应激综合征咨询工作,开始我觉得好奇,她们住在边远的乡村,E的妈妈文化水平也不高,但能够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确实是一个比较开明的人,我想她们有求助动机,那我充满信心,与她们开展合作,一起探讨她们的困扰和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

   妈妈初次给人的感觉,是一个精明能干的女人,说话中气十足,思考问题也比较敏捷,对孩子的问题有自己的解释,而这种解释比较接近心理学的原理,在短短的十几分钟交谈中,我很快对她从欣赏提升到敬佩,觉得与有悟性的来访者一起工作,太爽了。会谈初始,妈妈主导了谈话的主动权,女儿说话很少。当我把话题转到女儿哪里的时候,妈妈说:“E吧,小时候很有优越感,皮肤白白的,读书成绩好,加上自己在那行业生意红红火火,员工对女儿捧得老高,她既开心又很自信.....但是,他爸爸坐牢之后,一回到老家,就变了个样,走路总是低着头,还动不动就哭,你说我自己一边要筹款托关系捞人,那有心情哄她呀...对她学习成绩已经不在乎了,这不她就不想读书了......”
这么一说,E真的哭起来了。  

   我想,妈妈既然那么开明,那么,当丈夫出事之后,如何跟女儿说解释这事情的,因为,一个人触犯法律,除了极个别假期作案,一般都有一些蛛丝马迹可以预知结果,尤其涉及到经济问题,绝不可能是零时起意。在解释父亲的为何坐牢的原因时保持客观性原则,可能会让孩子从爸爸的处世风格以及价值观方面得到参考,而不是单纯的恐惧、自卑、或愤愤不平。

   但是,妈妈说:“她爸爸头脑简单,去倒卖违禁品,结果被人骗了......”我逐渐理解,E为什么敏感,原来,妈妈在解释爸爸的问题上,将主因推诿给被他人欺骗,由此,让女孩觉得父亲是无辜的,是世道不好,使她在家庭突然变故的打击中,面临环境改变的双重压力,更加对外界怀着高度警惕,被害心理与愤怒交织,陷入抑郁状态......

    未完待续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安迪心理

QQ|Archiver|手机版|台州安迪心理咨询中心 ( 浙ICP备案号:07000406 )Discuz超级管家  

浙公网安备 33108202000124号

GMT+8, 2024-4-24 04:30 , Processed in 0.19330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