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完美的真相是什么?—人际中的衣服和衣钩 作者:武志红 心的实质是攀缘。 佛学的这个道理换成心理学的术语,也即投射与认同。 这是人际关系中的奥秘,要理解这个奥秘,你可以想象这样一个画面:你手里拿着一件衣服,去别人的房间,假若这个房间恰好有一个挂衣服的钩子,你就可以将衣服挂在这个钩子上,这样一来,借助你的衣服,你就可以和那个房间的主人“攀缘”了。 假若这个房间没有钩子,你手里的衣服没处挂,你就会离开去寻找另一个可以挂衣服的房间。 攀援的这个过程若理解了,会觉得很有点无聊,但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在乐此不疲地玩这个游戏。 刘德华结婚引起的轩然大波,正是这样一个游戏。 在我的记忆中,刘德华是“优秀青年”中的典范,屡屡因“勤奋、健康、富有责任感的形象”获评“亚洲十大杰出青年”之类的称号。 然而,因为结婚一事,刘德华被发现原来也是“大话王”。他曾信誓旦旦地向粉丝们承诺,如果结婚的话,一定会让他们知到,但是,他现在承认,自己其实已和朱丽倩登记结婚近一年。也就是说,他近一年来一直在欺瞒粉丝。 朱丽倩是马来西亚一豪门之女,其父前不久过世,刘德华出于种种原因承认了他和朱丽倩的法律关系,而这时他已和朱丽倩相爱了24年。 结婚不结婚,这件事或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形象和口碑一直极佳的刘天王撒了谎,并因而陷入了信誉危机中。 为什么要撒谎呢?对此,刘德华自己后来给出的解释说,黑道曾胁迫刘德华拍电影,刘德华犹豫,黑道于是向刘天王的女友发出了死亡威胁。所以,为了保护女友,刘德华决心向黑道隐瞒消息,也顺带隐瞒了广大粉丝。 黑道若神通广大的话,应该不好隐瞒,粉丝们也不好被隐瞒,我上了很多论坛,看了无数刘德华粉丝们的留言,我看到他们多对刘德华很宽容,但很少看到有人会相信刘德华“黑道胁迫”的这一说法,他们更相信一种传言——这是刘天王的左右做的危机公关。 至于刘德华为什么要让朱丽倩做24年的隐形女友,一个说法是,这是刘德华不想刺激粉丝们,尤其是超级粉丝。
此外还有说法称,因媒体曝光了刘德华恋爱的传闻,一个刘德华歌迷在日本自杀。 粉丝自杀,或粉丝的家人自杀,这都是一个明星人物不能承受的生命重量。刘德华因而有一些考虑,似乎也是很正常的。 但不管是什么样的考虑,都是一个攀缘过程。
即便刘德华在自己关于黑道威胁的解释也是一种攀缘,那可以理解为,黑道拿着“你要听我的,否则我会杀了你最心爱的人”的衣服去刘德华心房里找钩子,而刘德华心房里恰好有胆怯的钩子,于是黑社会的投射就被刘德华认同了。 这也可以从相反的方向去理解,即,是刘德华先去粉丝们或黑道的房间里去挂衣服,最终促使了他们这么做。
即便在中国大陆,宫崎骏也是最有影响力的导演,无论是在google还是在百度上,搜索“宫崎骏”出来的网页都远超过我们最有影响力的导演张艺谋和陈凯歌。 但是,这样一个人物,他竟然在接受美国杂志《纽约客》采访时说:“我从来不考虑观众。” 宫崎骏的意思是,他在制造动画时,必须忠于故事自己的逻辑,而其他一切事物,他都可以不予理会。 宫崎骏的话看起来有点太酷,但这是我所认为的任何一个领域的第一流人物做事的道理。当一个人是宫崎骏这样子时,你就没有办法拿着衣服去他的房间里挂了,因为根本就没有给你挂衣服的钩子。 刘德华或许可以称为华人圈最有影响力的明星,但他并不具备我所认为的第一流人物所拥有的天赋,其原因或许是,他没有宫崎骏这样的特质,甚至,他的特质恰恰是与宫崎骏相反的。
他也委婉地谈到,因为粉丝的过激行为,他一度非常痛苦而不解,并因而去看了心理医生。他还暗示,并不是因为杨丽娟,而是其他歌迷。此外,他称,这不仅仅是名人才会遇到的事情,也是任何一个人都可能会遇到的事情。 这倒的确是,任何一个人都可能遇到类似的事情:一个人过来往你心中挂上特别重的衣服,而你认为,自己根本没有这样的钩子。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之所以拼命去你的房间里挂衣服,是因为你的房间里的确有适合他的钩子,只是这个钩子不是你以为的那个钩子而已。 杨丽娟钟情于刘德华,但刘德华并不钟情于杨丽娟,从这个角度看,刘德华心中似乎没有适合杨丽娟的钩子。但换一个角度看就会发现,刘德华心中的确有杨丽娟寻找的钩子。
刘德华,或许是杨丽娟最容易找到的完美形象了。她的世界是如此狭小,除了父亲这个男人外几乎没有别人的男人,于是她会和无数孩子一样,将对完美拯救者的渴望投射到了明星人物身上。在华人圈子,如果论看上去的完美,没有谁比刘德华更合适了,他不仅形象俊朗,而且品格也有口皆碑,所以杨丽娟最终找到了刘德华。
为什么说这一点很重要呢?因为我们投射的时候,是将自己心中的幻象投射到对方身上,所以对方的真实形象越是看不清楚,投射起来就越是容易。 刘德华希望另一半在“有中国人的地方”谨慎,是希望她不要让这些“中国人”失望。
稍稍对心理学感兴趣的人都知道,这是刘德华自己的心理,是他自己希望能做一个不让“中国人”失望的人。所以,他努力去做了一个完美的艺人。 这个完美,其实就是一个面具,刘德华戴上了这个面具,甚至爱上了这个面具。看他演的电影,我脑海里常泛起“面具人”这个词汇,我觉得自己只能看到一个严重符号化的人,而很少能看到精致、细微的情感流露。 在杨澜的采访中,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是,看似完美的杨澜脱口而出对刘德华说:“我想知道要做这样一个完美的人,其实是需要付出很大代价的。”
关于这种阴谋论常常见于报端,这种说法认为,明星们会刻意保持单身的形象,这样才好让粉丝——尤其是异性粉丝们玩钟情的投射游戏。 刘德华似乎对这种阴谋论有点激动。如果真是这样,我倒能理解他这种激动,他真的是认为,他根本没有在这方面动过心机,他只是自然而然地这样做。甚至,他很可能都不知道什么叫做“模糊化”,而是因为他的自我概念都是模糊的,所以才出现了令大众对他的形象感到模糊。或许,他都不能很好地回答一个问题“我是谁”,他能回答的问题是“我知道怎么做一个不让公众失望的艺人”。
亚隆是我钦佩的心理学家,但他这个说法,我不怎么钦佩。因为对影响力的渴求,或许是我们最容易陷入的陷阱。当我们渴求影响别人时,我们会去猜测别人希望在我们心中挂什么衣服,于是我们就按照这种猜测在自己心中制造了种种钩子。结果,貌似我们是在渴求影响别人,但结果却是被别人所限制住了。 想想这是一件何等无聊的事,你在猜测别人,而别人也在猜测你,结果我们就在这种猜测和对影响力的渴求中失去了自己。
心理医生西恩问威尔,在恋爱吗?威尔回答说有,但他有点不敢进行下去。 为什么?西恩问。威尔回答说:“现在她很完美,我不想破坏。” 西恩说:“或许是你认为自己完美,你不想破坏……这是极好的哲学,可以一辈子不认识人。” 这段对话显示,我们越渴求完美,通常越意味着自卑,所谓完美只是为了掩饰自卑的真相而制造出来的幻象而已。 刘天王的完美形象,是不是一样是为了掩饰自卑而制造出来的幻象呢? 所幸,这一幻象现在打破了,刘天王不仅撒谎,还似乎玩起了危机公关,而且他的私生活也势必会进一步更清晰地暴露在公众面前。如此一来,再继续玩虚幻的投射就难多了,一些超级粉丝势必会因为绝望而不再试图去刘天王的房间里挂衣服了。
明白了,或许就可以真实地去生活了。当然,也可能出现完全相反的事情——粉丝会对刘天王的投射更重。譬如,他的一个歌迷说:“老大该结婚了,单身是你留给歌迷影迷的最后一个遗憾。” 我喜欢亚隆的另一个概念“第二次人生”,美国催眠治疗师斯蒂芬•吉利根也称,我们有两次人生,第一次人生是活给别人看的,觉醒后,我们就可以有第二次人生,而这次人生,是活给自己的。 刘天王的“完美”前半生的终结,从这个意义上,未必是坏事。 |
浙公网安备 33108202000124号|Archiver|手机版|台州安迪心理咨询中心
( 浙ICP备案号:07000406 )
GMT+8, 2023-9-23 19:06 , Processed in 0.15468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